这才是秦人对于自己人放心的底气。
但这些县乡级别的小灾无妨,若是涉及多个郡级别的大型灾难就很难靠着县乡自救,在过往遇到举国性大灾,七国间普遍的行为是从国外购入救济粮,然后用这些救济粮来平抑粮价。
先不说发生灾难到粮食被运到约定地点签收最后下放市场需要多久,百姓能不能等得起,单单就说通过这种国际贸易方式购买的粮食质量以及金额能否得到保障就是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百余年前,晋国发生灾荒时候秦国卖了粮食给他们,而等到秦国发生大灾时候晋国却拒绝出售粮食,秦国当年虽然咬牙撑过来最后还成功揍了这不道义的人一拳,但自己的国力衰退人口骤减却是不可弥补挽回的损失。
——粮食安全。
吕安认为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买得起能够活下去的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现在这一点在秦国看起来并不成问题,。但是在从数据图上可以看到,秦国各地的粮价均有不同,而且随着季节变换粮价浮动颇大,这一点在平时看起来不成问题,因为大多数的秦国民众并不需要通过采买粮食来生存,他们最多就是稻换粟或者粟换稻改善口味而已。
但是一旦遇到灾年,这就是致命问题。
秦国有规定,即便遇灾,粮价亦是要在一个区间内,不可以超过两倍以上贩卖,但是在灾年活动的多半都是六国的商人,他们往往会互相勾结采取集中起来停止出售的方法逼得秦国官方妥协。
妥协当然是不能妥协的,但是百姓没有粮就会饿死,这时候官方唯一能用的法子就是由秦国官方来贴补差价。
因此吕安提出,秦国必须拥有定价权。
而想要拥有定价权,秦国人手中就必须拥有能够和大商户们扳手腕的粮食。
所以……
“臣提议,建三仓制。”
“第一仓,为仓廪府库,依托于如今的粮仓储存机智机制,呈为战备用仓。”
“第儿二仓,为平仓。
由朝廷低价时期买入高价时期卖出,与仓廪府库互相贴补,专用以调节市场价格。”
嬴政微微颔首:“善,那吕卿之第三仓呢?”
“第三仓,为义仓。”这一次,吕安降低了语速,说得更为详细:,“此仓单为调节地方灾患所设,在丰年时期由各家捐赠,当地有有饥馑时,则开仓赈给当地。”
“那若无灾厄,仓库又当如何?”立刻就有人发表不同意见了,“仓库储粮成本颇高,一个不当便养出硕鼠来,且于百姓而言,此何尝又不是一层负担?”
“节级输粟。”吕安平声答道,他微微抬眸,对上正认真听他说话的嬴政的黑眸,仗着没人看得到他的表情,吕安冲着弟弟挤了挤眼睛,“由县乡牵头,根据所拥有的家产情况进行捐赠,富者多而贫着者寡。,如此便可不伤民。”
“至于若无灾年……”吕安微微一笑,“陈粮可重新售予民众,亦可授予平仓,所得利润即可整修义仓。若是还有多,则有当地茂老用以照应鳏寡孤独,朝廷不必c-h-a手。”
这……
朝中臣子们纷纷瞠目,这能行吗?百姓会愿意吗?
“臣以为,义仓之库可由当地大才大德者掌控,朝廷辅助即可,不必执钥,此为当地自救之策。”
吕安微微一笑,他仰头看着年轻的帝王:“三仓内库粮可互换调动,以此增加粮食的运载量。”
群臣中寂静片刻,忽而有一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冲着坐于上首的秦王拱手道:“臣以为可,粮食存久了容易生虫发霉但是完全能吃,在冬春之际将其送入市场,可压粮价,可防谷贵伤民。”
“夏秋新粮采收价格最贱,在此时采买新粮入粮仓,可抬高粮价,以免谷贱伤农。如此一番,便可使得全年粮价波动变小,。只是臣有一问。——”年轻人直直看向吕安:,“敢问吕内使,数仓之间粮食调动必有损耗,这份损耗又要如何避免?”
吕安微微侧身,同他双目对视,他拱手作揖:“臣以为,粮仓设置可沿江河畔避水高地,河海运输量大力薄,可减轻运输消耗,若是陆地运输……臣已请木匠改造了专用于运粮的车辆,可靠人力推动,一车可担二十石,仅需一人。”
运输之耗损必然难免,然而比起白白浪费,还不如创造点工作岗位咧。
嬴政缓缓抬眸,见朝中人再无异议于是微笑:“准。”
秦王政元年,秦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份大型灾难救治准则以及防备手段,而随着这份文书以及准备活动在秦国铺开,自然引起了一番热议。
次年,涌入秦国的民众以及六国学子日多,而秦国在当年爆发的一起特大水灾,更是完美证明了其制度的优越性。
秦王政一年,夏季暴雨连连形成大水,毁良田房产无数,当年粮产全数绝收,正当周边各国等着看热闹时,却发现直至入东都无一秦人前来投靠。
非但没有人来,等到了春天,他们的人还跑去秦国啦!!
第242章 大国崛起(25)
秦王嬴政, 如今七国之中最年轻的王,自他即位之日开始, 六国便使出各种手段来秦国考察探究, 试图摸清楚这位新秦王的底细。在发现老秦王嬴异人在传位之时给他把朝政理得顺顺当当,其本人行政也极为老成毫无可趁之机之后,这些人便开始在秦国吕不韦身边打转, 意图挑动秦国王相不合。
吕不韦……吕不韦才懒得理